查看原文
其他

盈科吴良涛:“与人为善”是我的基本原则

2016-04-27 智善法律新媒体 智善

当时跟吴良涛律师约采访的时候,他特别爽快的就答应了,直说下午就采访吧。


仅看外表,西装革履的吴良涛律师没有人到中年的臃肿感,也没有富态感,而是给人一种很睿智、很果断、很有决策力、特别干净利落的感觉。这是我整理过最长的一篇采访稿,也许不经意就同吴良涛律师聊了太多,他说自己不擅与人打交道,我深有同感,但偏偏身不由己自己的工作却是要与各种人交流沟通。


吴良涛律师说,就算不想与一个人亲近、不想与他打交道,但也要“与人为善”。如今社会变化太快,但我们国人依旧喜欢看热闹、喜欢吐槽,所以要做到“与人为善”是真的不容易,希望大家都与之共勉。


在此,我也感谢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嘉宾,因为你们的配合,才让我们了解律师如此多样化的一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942532fw&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吴良涛律师采访—智善法律新媒体)


>>>>工作


Q1:



主持人:我知道您为上百家企业提供过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和帮助,涉猎的行业肯定很多吧?

吴良涛:对,跨越度还比较大,不同的行业都有。




Q2:



主持人:那您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建议和帮助前是不是需要对每一家企业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吴良涛:应该说我们的习惯就是企业在投标前或者签雇佣单位前都会对它做一个背景调查,了解它所处的行业,以及它现在经营的相关业务,所以在沟通前对企业都比较关注。只要相关企业是我的客户的话,跟它相关的信息,不止是法律方面的,我们都会关注。这样的话企业会发生什么突发情况或问题的话,我们律师都会比企业的老板先了解到。




Q3: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能帮助企业看出它的问题所在?

吴良涛:是,有时候甚至是预见性的。

比如说之前有个企业,它出现了一个突发的安全事件,当时还算是比较早,有人在微博上转发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问题。然后马上给企业的老总打电话,说这个事情可能会变成一个危机事件,当时那个老总正在去武当山的路上,我截屏给他发过去以后,他赶紧就打车回来了,因为这个事情解决的比较及时,所以最后还是顺利的解决了。

我觉得企业是我的客户,我就要随时随地去帮他关注,包括哪些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信息啊,哪个地方有一些新的投资,这些投资可能他认为无关,但我们认为有关,我也会把这些信息告诉他。随时关注,所以企业不仅仅是在法律上对我们有所依赖,包括企业有一些相关的决策,有时候也依赖于我们的推荐。




Q4:



主持人:我知道您修了三个本科专业,那对您的工作是不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吴良涛:应该说知识面广一些,对于我们现在处理的事务肯定是有帮助的。

因为我是做非诉法律服务这一块,是为企业服务。我的这三个专业,分别是法学、金融和工商管理,所以了解这些专业知识,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用管理的思维方式去给企业提供法律建议,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它会具有比较高的可操作性,也能获得一种相互认同,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帮助的。




Q5:



主持人:那您的工作量是不是比常人更多呢?

吴良涛:怎么说呢,这是责任心太强了导致的。责任心太强的人就喜欢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别人没有想到的,我能想到;别人认为这件事可以忽略的,我认为不能忽略。这样自然会造成自己比较累,所以工作量确实比较大。昨天晚上加班(采访前一天)也是因为我要精益求精,本身是可以忽略的,但在我这里不能忽略,我必须要把它搞清楚。




Q6:



主持人:那您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吃得消吗?

吴良涛:现在也在注意和调整这种状态。我们现在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团队的服务,因为盈科是一个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部,下面有十来个律师,来慢慢消化、化解我的工作量,这样就会好一些。当然如果他们能代替我的话,那我就轻松啦!




Q7: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现在是大胆放手让他们做?

吴良涛:对。




Q8:



主持人:您对企业的症结所在独具慧眼,这样的能力是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就能拥有,还是您天生带来的个人能力?

吴良涛:我觉得可能大部分是来自于知识积累。

当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我有很多碎片时间都会用来学习,一是学习各类的知识,二是关注不同的信息,就是了解企业实际内在运作的规则,了解行业的动态。虽然这不是我们律师干的事儿,但我也做了,做了的结果就是会了解很多的不同商业模式和商业动态,以及现在出现的一些法律变化或是市场经营上面的一些风险,我们都会实时注意到。这样给企业在提供建议的时候,一是我们有大量的素材跟企业去沟通说服,二是跨领域的知识掌握,比如说当企业出现商业风险的时候,我们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去帮企业化解商业风险,出现经营风险的时候,我们用不同的法律方式、不同的方案去帮助它化解,也就是说用跨界的思维方式和跨界的解决方式。

对企业来说我们虽然只是律师,但用企业的咨询顾问来形容我们可能会更好一些。




Q9:



主持人:那我想问您几个法律方面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买了房,老百姓觉得买房应该自带车库,但现在业主却要另外出钱买车库,但车库的归属权到底归属于谁的呢?

吴良涛: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家都关注的,因为前段时间有个帖子,就是南京法院有一个判决,判决的结果就是车库是归我们权利业主的。当时就有很多人转发,我觉得就是一种“对我有好处的东西我都欢迎”的这种心态。我能理解业主有这种心态,但是得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当时很多同事同行都有转发,就好比有一个东西送你就接受了,但也没有考虑到这东西有没有问题,哪儿有白送的,我们要考虑的多一点,一考虑就会发现当时有一方明确的说我要上诉,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判决没生效,既然没生效的话那怎么会把它当做一个有效判决来传播呢?所以我就把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详细的分析,把车库分成了几大类,比如说地上的还有地下的,规划的和不规划的,还有架空层的,做了一个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的话就把车库的归属权说得非常之清晰了。后来我在网上写了关于这方面的帖子,点击率和转发量都比较高。

我觉得律师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会比较有意义,虽然可能写这篇文章花了我一天时间,跟我们的收入也没什么关系,但纯属爱好。


(如想知道吴良涛律师写关于小区车库归属的文章,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Q10:



主持人:还有一个想问您,就是业主委员会的一个难点在哪里?

吴良涛:我觉得关于我们业委会的制度,当时我在文章里也写了,在出台物权法的时候,可能对于我们中国这么多年传统的这种思维习惯认识不足,就是我们通过物权法可以让我们业主达到让业主基于自己的业主所有权行驶自己的民主管理权,但是对这个东西认识不够,所以出台之后发现很多人并没有积极的去参与公共管理,太过于消极了。

难点就是你做什么事,业主有多少来支持你?业委会做好事有多少人支持呢?相反业委会要是做错事,倒是会有很多人来指责你。所有难度就在于业主的参与度不够,参与度不够,很多事就做不成。所以有很多业委会委托我们帮他维权的时候,我们就会问有多少人支持你?有多少人签名了你给我看一下,否则你不管做了再大的好事,没有人支持你这个事也做不下去。




Q11:



主持人:那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吴良涛:我觉得还是一个平常心来对待这件事吧。首先我们做这个事是基于社会公益,得不到认同是很自然的,没必要去强求。第二是平心,做到什么程度尽力就可以了。第三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没必要人为的把政府、开发商或物业都放在对立面去,他也有他的利益诉求,也想要如何达成一致。最终的目的不是说哪一方面一定要获利,而是怎么把事情怎么给解决掉,所以用平常心的话很容易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长期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得出的一个经验。



>>>>个人魅力


Q1:



主持人:我觉得您做事情都非常的果断,很追求极致,这种性格还挺像处女座的,您是处女座吗?


吴良涛:不是,我是水瓶座的,特别追求完美。




Q2:



主持人:那您这么追求完美,身边的人会不会觉得您不好相处?

吴良涛:我觉得这个不是别人导致的,而是我自己。

我比较独立,不喜欢应酬,不是很善于社交,对于律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所以我的解决方式就是尽可能让自己专业一些,从专业上获得认同。还有一个就是与人为善,这也是我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不想跟你过于亲近,但是我跟你之间就是一种很友好的状态,这样的话容易相处一些。这样的性格对我来说是一个不足,因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突出的,在我身上表现得会更明显一些,我也认识到这种不足,所以我对我们团队的要求就是要弥补我的不足,要主动出去,当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勇于面对,积极的去沟通,希望让大家能认同我的处事模式,能体谅我的不足。




Q3:



主持人:您的助理对您的评价是敬业勤奋、百事通、百科全书、性情中人、人品好,这些评价在您看来属实吗?

吴良涛:我觉得别人怎么评价那是别人的看法,但是自己内心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之所以勤奋是因为我个人觉得勤奋得还不够。我去别的律所,可能6点钟就没人了,但在我们办公室11点之后还在工作的有很多,比起他们,我的勤奋远不够。

至于百事通、百科全书,我觉得只要大家都愿意努力去学,都肯花时间在学习上的话,可能都会懂得多一些,这些都是时间换来的。在我看来的话,我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因为觉得快乐所以我有兴趣去学,也会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但是这个社会是这么大,比我强的人有那么多,越是这样就不敢让自己懈怠,所以反而就是越加勤奋努力。




Q4:



主持人:就是别人对您一些好的评价,您听了不会觉得骄傲,反而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吴良涛:对,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比自己牛的人太多了。




Q5:



主持人:我们团队的高丽君说特别有魅力,很帅。您自己觉得现在的您和刚入行的时候相比哪一个时期更有魅力呢?

吴良涛:我觉得我这个人属于不成熟的那一类人,现在成不成熟我自己都不知道。以前可能更青涩一些,那个时候可能也没有留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也活得比较任性,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那个时候做的事情跟现在做律师也不相关,也比较喜欢贪玩。现在年纪大一些了,就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责任。

一个是通过专业获得同行业的认同,毕竟是做律师,这一辈子也只打算做这一个行业,希望自己能够变得专业一点,在这个过程中间也认识到了自己很任性,需要慢慢的收敛起来,做一些对社会、对团队或对其他人都有意义的一些事,所以让自己的性格慢慢的有所改变。当然天性还是一直都在,有时候也没办法改掉。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与人为善”。都说“相由心生”,如果保持很好的一种心态的话,别人可以看得见的。比如说我有个客户说“我为什么愿意跟你合作呢?因为那么多照片里,只有你一个人是笑眯眯的”,这样也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也能让对方感受得到。别人怎么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所以哪一个时期的我更有魅力,我自己也没法分辨。




Q6:



主持人:您在生活中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

吴良涛:我们家兄弟三个,我是长子,因为家里孩子多了,管不过来,所以打小就一直在做家务。我的经历比较特殊,我是在农村生活,但我父母亲是工人,在城市工作,所以我生活的状态跟很多人不一样。我既能感受农村生活的一种体验,比如下河摸虾、上树掏鸟窝,又能幸运的从很小的时候就上幼儿园,父母也会买书给我看,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所以我两种状态都有。

在这期间我要帮父母分担很多家务事,所以从小能做的家务活都做过了,所以我自己照顾自己是没问题的。如果能把家人照顾周到就更好,因为毕竟工作忙,对家人的照顾也比较疏忽,比较愧对他们,这是我要努力的地方。



>>>>教育



Q1:



主持人:我听说您儿子特别会画画是吗?

吴良涛:也不算特别会,他也没有专门去学这个,只是他从小有这个爱好。这也是我觉得对不住他的一个地方,因为早期的时候经济能力有限的时候,没有特意让他去培养,而且他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都还蛮有天分的,但自身能力有限,一是经济条件不够,二是没有那么多精力,所以就任其发展了,尽可能在知识方面来弥补,让他多看一些书,提高自己的一些认识。

有时候看到同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艺术展,我自己都在感慨,没有让孩子经历符合他爱好的一些教育,也是我觉得很愧疚的。




Q2:



主持人:那他的性格应该很独立吧?

吴良涛:是的,他性格很独立。

因为我自己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对他就会比较宽容。他有什么爱好,我也会支持他,看到有好作品的书我也会买给他,让他保持这个爱好,毕竟人生就是这样,有许多东西你要想学得好一些,肯定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支持,即便没有专业学,从后天的话也还是有机会去弥补的。当然有的要求很高,需要上一些好的院校和老师去教,但是这些都需要靠他自己了。




Q3:



主持人:虽然您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您肯定还是会有一些经验的吧?

吴良涛:因为陪伴的时间少,所以更多的会依赖他的自觉性,所以一开始就是教育锻炼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

有的人说这是违反孩子的天性,但是我觉得是不对的。比如他喜欢音乐、喜欢美术,我没有不让他去学。我锻炼他的自制力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习惯上,他大概六七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零食,我就会跟他说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然后他就会认识到,吃零食对自己有坏处就会学会克制少吃。到十岁他有审美观念的时候,我们给他拍出来的照片有小肚子,我就说你不能像爸爸一样,而且小妹妹都不喜欢你的小肚子,后来他就自然而然的克制住少吃零食。

所以很多事情都体现在自制能力上。我对他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在个性的形成上面,因为从他上小学后我就没管过,我从来也没打过他,对孩子很宽容,所有的事情都是让他自己去明白,我会给指导性的意见,可以听取也可以不听取,所以他的自控能力比较强,他也比较包容,跟人比较亲近。我也发现我我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会引导孩子让他去弥补我不足的地方,虽然没有投入很多的时间去教育他,但他的独立性是很强的。我对他也没有什么要求,包括上什么学校,做什么事情,只要他快乐开心的活着就可以了。




Q4:



主持人:听说他就要高考了,那他现在每天的状态都是什么样的,心理压力应该不会很大吧?

吴良涛:不会,我觉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我强大。

因为我这个人是属于不服输的个性,就是这个事情做不好我一定要想各种办法努力去做好。他的性格就是尽力、对得起自己就行,不会特别刻意。但他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会积极努力。所以我也是反复的对他说,“我对你没要求”。比如说上大学四年,真的能学到多少东西呢?如果说是立志一辈子要学习的话,我不介意你现在上什么学校,只要你把目标定得长远一点,一辈子去努力。我自己就是在以身作则,我每天这么勤奋的学习,看那么多书,给他讲各种方面知识,他能感受到这种努力,也恩给你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绩。

所以我相信言传身教是对他最大的鞭策。



>>>>其他


Q1:



主持人:我知道您之前是电台的主持人,那当时是通过什么渠道成为主持人的呢?

吴良涛:这应该是机缘巧合吧,当时电台上了档节目叫“双休说法”。

当时的实习主持人正好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生,然后他就找到了我。当时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后来就慢慢适应,他毕业之后就回了老家,但这档节目一直都持续着,中间也换了好多次主持人,但我一直都在,因为我最清楚节目的情况,而且涉及到法律的一些专业性问题、政府的敏感问题要把握的度,新来的主持人接手可能就会不知道,比如说那时候动不动就问一些拆迁问题啊,如果回答不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后来我就变成了常驻主持人,别的主持人反而换来换去,我差不多做了十年,从2001年到2010年,每年广电部表彰的时候都有我,有些人就以为我是全职主持人,其实我是兼职主持人。

后来因为时代的变化,电台的收听率下降,微信的兴起,所以在2013年的时候这档电台节目就停掉了。我觉得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一个是让内向的我就像今天这样面对观众、面对镜头能很自如的说话。第二是能练习我的反应能力,不管什么问题,因为节目是直播,所以你必须马上回答观众的问题。而且在这中间为了给观众普法,那时候就在中国法院网上找各种案例,有意义的、吸引人的讲给大家听,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是现在会经常关注法院判决和一些新的动态,我也非常喜欢。还有一个就是通过研究不同的案例,什么稀奇古怪的案例都去研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是百事通,在这过程中提炼了一些思考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对我的业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Q2:



主持人:那您的节目在巅峰时期是什么样的?

吴良涛:应该是2008年的时候,那时候节目的收听率是很高的。据电台跟我说,有很多省外的听众都会打电话给我,因为那时候做这种法制节目的电台很少,而且问题的范围很广,各种类别都有,那时候会有听众打电话过来咨询,还挺感动的。我记得有一次是汉川的一个渔民,在电台里帮他解答了一个所有权的争议,大老远的一早上弄了一筐鱼给我,电视台的人跟我说这么热的天你再不拿走都臭了,当时就很感动。自己不觉得做了什么,但别人还是很认同你的工作,直到现在我有三年没做电台了,还是有人会打电话给我说“吴律师,我是你的忠实听众,我有些事儿想要跟你咨询”等等。





Q3:



主持人:那个时候你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吗?

吴良涛:我觉得是这样的,但如果业务做得很好,收入很高,这个事情可能就没办法坚持做下去。所以有时候人在做一些工作的时候不是一定在乎名和利,但是也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别人的认同。即使我现在没做电台工作了,但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回报听众或社会大众,比如免费咨询、业委会维权。




Q4:



主持人:您觉得“互联网+法律”的前景怎么样?

吴良涛:我很早也在做自己的公众号,但是因为个人的时间和经历的关系,我也不可能每天去写。

我之前也跟专门做公众号的人聊过,首先了解你的客户群是什么,如果你的客户群是法律专业人士的话,你的编辑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要让专业的人认为你的东西不是特别简单的法律知识,不然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反之如果定位的客户群是普通大众的话,你写的东西又不能过于专业,你应该找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事情去写文章,这样普通的老百姓会比较爱看。




Q5:



主持人:那您觉得智善的前景怎么样呢?

吴良涛:我觉得智善挺不错的,至少我是关注的。

我对你们发的东西也很感兴趣,但是你们的定位都是律师群体,这就涉及到一个转化的问题,因为律师不是付费的,律师不付费的话你怎么实现转化呢?从公益的角度来看是干得很漂亮,如果从收费的角度来看的话,我很想知道是通过什么方式收费的。但我觉得迟早是要做转化的,因为烧钱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也很希望能看到转化以后大家还能持续的关注智善。


面对面


主题:"营改增"解读及应对筹划

时间:5月5日14:30-16:30

地点:武汉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一楼(汉口青年路560号武汉博物馆斜对面/爱尔眼科左侧)

报名方式:添加吴良涛律师微信号:wlt720212




(如想知道吴良涛律师写关于小区车库归属的文章,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责编 | 郭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